《閒情偶寄》是清代李漁的作品。李漁,字笠翁,浙江蘭谿人,是清初有名的戲曲家小說家、戲曲理論家。笠翁愛好自由,喜山水,一生追求藝術化、趣味化的生活。《閒情偶寄》一書廣泛論述了戲曲、歌舞、服飾、修容、園林、建築、花卉、器玩、頤養、飲食等藝術和生活中的美學現象和美學規律,其中有關戲劇理論的闡述,固然是他長期編劇的心血結晶,然居室器玩、園藝種植、飲食養生的賞鑑,則是他藝術生活的深刻體驗。本書問世三百多年來,一版再版、備受稱揚,如林語堂在《吾國與吾民》中稱《閒情偶寄》「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」,說李漁「對於生活的藝術的透徹理解」。

    《閒情偶寄》一書於康熙十年(歲次辛亥,西元1671年)首次刊行,當時李漁六十一歲,生活的歷練已經十分豐富,思想方面也非常成熟了。《閒情偶寄》的內容包括「詞曲部」、「演習部」、「聲容部」、「居室部」、「器玩部」、「飲饌部」、「種植部」和「頤養部」八個部分。其中,「詞曲部」、「演習部」是關於戲曲創作和演出的;「聲容部」討論了婦女裝飾打扮的問題,「居室」、「器玩」、「飲饌」、「種植」和「頤養」等則分別對園林建築、家具古玩、飲食烹調、養花種樹、醫療養生等方面提出看法。細目如下:

ckue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現代人非常重視休閒,然而一般人的休閒觀念仍停留在運動、郊遊等方式上,殊不知休閒項目多樣化,亟待開發與統整規劃,方能使休閒生活豐富而多元。中國古代文人常以其細膩易感之心點綴尋常事理,因而形成獨特的生活美學,尤以明清時期的閒賞品鑑美學為甚,舉凡吟詩作畫、戲曲聆賞、品茗煮酒、蒔花藝草、飲食養生等,均有特殊的品味方針,但礙於古籍閱讀的隔閡,除了有文史專業背景的人之外,常常忽略此一文化瑰寶;即便是文史科系畢業的學生,由於關注焦點的不同,也未必會針對休閒議題深入探討。

本校是技術學院中科系屬性較為特殊的學校,包括健康產業(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、護理系、運動健康與休閒系、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)、民生科技(食品保健系、化妝品應用系、餐飲管理系、幼兒保育系)、創意與管理(資訊科技系、人力資源管理系、時尚造型表演系)等學群,多數學生畢業之後,均走向生活服務事業,尤其是運動健康與休閒系、食品保健系、護理系、校內整合型的研究所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等,均開設「文化休閒產業創新與行銷」、「養生保健」等相關課程,若能以經典研讀活動帶領學生閱讀中國古代休閒典籍,相信對其專業課程會有更多的觸發。

ckue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國古代休閒典籍研讀計畫:《閒情偶寄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研讀紀錄5

ckue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