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中國古代休閒典籍研讀計畫:《閒情偶寄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研讀紀錄4

一、時間:民國九十九年一月六日  15:00

二、地點: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中山樓 H603

三、參與人員:

   沈惠如、林伶利、薛玲玲、李玲玲、劉向仁、柯香君、鄭卉芸、彭明玲、翁敏修、曾昱夫、高嘉文、陳伊婷、陳新瑜。 

四、 會議內容:

(一)本次研讀重點為:《閒情偶寄.頤養部(卷六)。

討論議題:生活行樂法則、情緒管理、運動休閒觀。 

(二)薛玲玲老師導讀

薛玲玲老師從「頤養」一辭本意帶領我們瞭解頤養真正的內涵,並提到。唐˙薛調˙〈無雙傳〉曾云: 「姊宜安靜自頤養,無以他事自撓。」因此中國人慣以「頤養」是指保養、調養、安養之意。如:「頤養天年」,清靜保養年老的歲月。 「頤養精神」,為保養精神。《後漢書》˙卷六十上˙馬融傳:「夫樂而不荒,憂而不困,王所以平和府藏,頤養精神,致之無疆。」亦作「頤精養神」。 清人張夢 「聰訓齋語」云:「讀書可以增長道心,為頤養第一事。人心至靈至動,惟讀書可以養之。」

而李漁《閑情偶寄‧頤養部》則分為五個部分,首先「行樂第一」分為貴人行樂之法、富人行樂之法、貧賤行樂之法、家庭行樂之法、道途行樂之法、春季行樂之法、夏季行樂之法、秋季行樂之法、冬季行樂之法、隨時即景就事行樂之法。「止憂第二」止眼前可備之憂、止身外不測之憂。「調飲啜第三」提出愛食者多食、怕食者少食、太饑勿飽、太飽勿飢、怒時哀時勿食、倦時悶時勿食。「節色慾第四」行樂之地,首數房中。陰陽男女不可相無,正如同天地不能只有一半。傳達男女之事,只要行之得宜,對人是有利而無害,所以適當節制或不合時宜之慾即可的觀念。「卻病第五」物必先朽而後蟲生之,務本之法,止在善和其心,心和則百體皆和。病未至而防之—先發制人,病將至而止之—切忌猜疑,病已至而退之—心寬慮定。等李漁之生活「頤養觀」進行解讀與分享。 

(三)林伶利老師

           林伶利老師為運動科學專家,並擅長排球、瑜珈、有氧舞蹈、老人體能、幼兒體能、不同病理族群等的運動處方設計。林老師強調。現代人除了增加運動休閒及保健之知識外,應與實務應用相互配合,實踐運動、健康、休閒三領域之統整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指出現代人若想擁有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生活,要隨時提醒自己將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事按「適度」、「適時」的原則進行,養成豁達的人生態度、保持愉快的心情,持續良好而規律的運動習慣。並強調在台灣,雖然大家的健康意識逐漸提升,飲食、養生話題隨時隨處可聽聞,但是否真的找到正確保健的習慣與方法,卻還是個疑問。因此老師從分享人體氣血與經絡、脊椎醫學等相關知識,期待大家藉由正確的生活習慣與姿勢、體態的養成,配合舒緩疲勞與疼痛的運動方式,保持身體健康美麗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相當感謝林老師於本次讀書會與我們分享許多寶貴的運動健康觀念。

 

(四)運動養生時間

    老師親自示範「養生功法」與「健康十巧」。

 

想看相關照片請點:第四次研讀活動照片

薛玲玲老師導讀資料 

 

~以上資料圖片、文字僅供本研讀計畫導讀所用,如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~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kue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