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中國古代休閒典籍研讀計畫:《閒情偶寄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研讀紀錄8

一、時間:民國九十九年五月十二日  15:00

二、地點: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中山樓 H605

三、參與人員:

 沈惠如、鄭黛瓊、薛玲玲、李玲玲、劉向仁、柯香君、鄭卉芸、黃培青、翁敏修、陳伊婷、陳新瑜

四、會議內容:

(一)本次研讀重點為:《閒情偶寄.演習部(卷二)。

討論議題:劇本與場上搬演的差異、二度創作例證分析。戲曲身段練習。 

(二)沈惠如老師導讀

      老師先以介紹李漁劇作近年「舊劇新編」相關作品開場,其中著名演出有由關錦鵬擔綱導演、汪世瑜任藝術總監的清初李漁作品《憐香伴》,於李漁誕辰400周年之際搬上昆曲舞臺,5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保利劇院連演四場。還有台北7月初亦取材自李漁《無聲劇》中的《男孟母教合三遷》,描繪一場奇情真愛的同志之戀的《少年金釵男孟母》,以上說明可見劇作之經典與議題之前衛性。

接著回顧李漁《閒情偶寄》與戲曲理論相關篇目,其中詞曲部(部分)為戲曲創作論;演習部則為導演論。本次讀書會以後者為導讀重點,以下記錄說明之:

「填詞之設,專為登場 」說明「選劇」的重要,其兩大原則為「別古今」、「劑冷熱(潤飾)」。再者指出「變調」的意義,「才人所撰詩賦古文,與佳人所制錦繡花樣,無不隨時更變。變則新,不變則腐;變則活,不變則板。」並以「縮長為短」、「便舊為新」為目標。三「受曲」之內容「解明曲意」、「調熟字音」、「字忌模糊」、「曲嚴分合」、「鑼鼓忌雜」、「吹合宜低」。四「教白」要掌握的重點「高低抑揚」、「緩急頓挫」。最後點明「戲場關目,全在出奇變相,令人不能懸擬。」更註記了「衣冠」、「聲音」、「語言」、「科諢」等惡習之脫套的重要。

導讀過程並佐以電影《南海十三郎》片段解釋其中原則。 

(三)鄭黛瓊老師親自指導讀書會成員之戲曲身段

           鄭老師除了示範傳統戲曲各行當之表演身段外更以「表演形式」應證,中國傳統戲曲演出從來不怕空曠的舞台,而如此虛實相生﹑寫意的劇場形式,佈景是放在演員身上,用以展現空間的位置與環境。因此,作為一位演員,如何思考空間的問題,即為傳統戲曲演出之精妙處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接著親身示範各行當「出場」、「上樓、下樓」、「上船」、「湖水搖曳」等身段。瞭解了虛實之間隱含著中國人很深的哲學思考後,進入成員實際練習時間。

 

(四)戲曲身段練習時間

    老師親自示範「行當身段」

      

 

想看相關照片請點:第八次研讀活動照片

沈惠如老師導讀資料

  

~以上資料圖片、文字僅供本研讀計畫導讀所用,如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kue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